飞锃半导体:站在碳化硅风口浪尖 引领功率电子器件开发
碳化硅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,成为中国新时代半导体与国际同场竞技的重要技术。满足了现代工业对高功率、高电压、高频率的需求,极大推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、光伏风电、智能电网、5G通信等应用领域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。作为中国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供应商,飞锃半导体(Alpha Power Solutions,简称APS)追求半导体领先领域的产业化,丰富中国半导体生态系统,助力中国碳化硅技术应用走在世界前列。2024年7月8日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,未来半导体采访到飞锃半导体销售VP樊雅琴女士,分享了公司在碳化硅的技术进展和解决方案。
第三代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挑战
中国碳化硅行业近年蓬勃发展,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但面临多重挑战。樊雅琴女士指出,尽管SiC技术相较传统硅基技术具有明显优势,包括更高的能效、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和更强的耐用性,但商业化进程仍受到制造复杂性和成本控制等障碍的制约。
在当前的风口浪尖,中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迈向成熟的关键是提高良率、降低成本,以提升性价比。虽SiC MOSFET性能优势显著,但生产成本相对较高,尤其是6英寸扩大到8英寸晶圆上的良率仍需改善。采用先进工艺减少芯片面积、以及优化工艺提升良率等策略,致力于降低成本并增强产品性价比。
樊雅琴女士表示,另一挑战是碳化硅器件的可靠性需要提升,生产工艺和技术尚未达到硅器件的成熟度,阈值电压漂移等问题亟待解决。同时,SiC材料的稀缺性导致供需不平衡,加之供应链验证周期漫长,给新入局者带来时间成本挑战。然而,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,资本涌入和技术不断进步,这些挑战逐步缓解。
针对碳化硅器件挑战的破局路径,樊雅琴女士指出,长远来看SiC产业链的成熟将依赖于技术创新、规模化生产和供应链优化三驾马车的协同作用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需要行业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努力,以及政策、市场和技术的多维支持。“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高效、可持续的SiC生态系统,为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等新兴领域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。”
虽然中国第三代半导体兴起的时间较短,但是行业快速发展,市场对高功率密度、高效率及高可靠性的需求日益增长。飞锃半导体紧跟市场趋势,积极调整产品策略,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。已在高压领域布局了650V、750V、1200V及未来计划推出的1700V和2000V系列产品,并根据标杆客户的3-5年长期规划,快速响应市场变化,开发扩容产品线。
飞锃半导体的核心竞争力
伴随第三代半导体的发展,飞锃半导体自成立以来深耕碳化硅技术领域,率先在国内成功应用了6英寸碳化硅技术。
坚信科研投入是飞锃半导体保持技术领先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。樊雅琴女士点出:“我们不断加大研发力度,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。我们在SiC MOSFET的设计、研发和制造工艺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我们已经获得了超过40项自主研发的专利,并且还有60余项专利正在申请中。这些专利技术为我们的产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。”
尤为值得一提的是,飞锃半导体不仅在平面型SiC MOSFET上取得了显著成就,更在积极攻克沟槽型MOSFET技术难关,“沟槽型MOSFET相比平面型在设计和性能上展现出诸多优势,尤其在高压和高频应用中表现更为出色,这将为我们的客户带来更加高效、可靠的解决方案,”樊雅琴女士表示。
而在芯片制作方面,飞锃半导体作为华大半导体旗下功率半导体公司,与国内最早量产6英寸SiC器件的晶圆代工厂积塔半导体的合作,使飞锃半导体得以利用其先进的制造能力,实现SiC器件的大规模生产与高质量交付。自2019年起,飞锃半导体已实现650V和1200V SiC二极管的量产,随后在2021年第四季度批量出货SiC MOSFET,成为国内首家主力生产并成功大量出货1200V SiC器件的厂商。飞锃半导体的单管产品,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可靠性,在客户出货量中的稳定表现,不仅是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,更是飞锃半导体对品质与服务的不懈追求。
SiC MOSFET在新兴领域领的快速应用
碳化硅功率器件以其卓越的性能,正在新能源汽车、光伏储能、电机驱动等多个领域迅速崛起。樊雅琴女士表示,采用SiC技术可以突破传统硅基器件的性能极限,大幅降低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,能够在高压、高功率、高频、高温等极端环境下稳定工作。
以新能源汽车为例,SiC器件能够显著提升电机控制器、车载充电机、DC/DC变换器及充电桩等关键部件的性能和效率,有效延长车辆续航里程,缩短充电时间,并提升电池容量利用率。同样,在充电桩和光伏储能系统中,SiC器件也因其低损耗、高效率的特性,成为提升系统能效、降低成本的关键。
针对充电桩